2023-4-19 19:28 /
只觉得赤坂把爱这个角色当成了商业化的噱头,对这个角色的探讨刚开始就收场了。我以为至少会从“偶像”的角度讨论下“性”、“爱”和“欺骗”这种话题,毕竟16岁怀孕偶像算是一把开局王炸的双刃剑了,用的好不好全看作者功力。

很可惜,制作组在第一集就尽力去刻画星野爱,想在她退场前留一个立体的形象。但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赤坂就不想让爱的形象在一开始就立体,或者说没有能力。16岁,偶像,怀孕,想让这三个词不违和的立在一个角色上,要费不少笔墨,可作者一不深入探讨,二不坚定立场。这就导致:大部分观众都能脑补出,赤坂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但一具体到叙事上,这个角色的行为总显得有些割裂和空洞。

不少人恶心爱这个角色:l-k-d罢了,能喜欢的都是三观跟着五官跑的。这个角色肯定不是以此创作的。大赤老师故意搞这么一出,小部分原因无非是想让一部分观众成为他笔下的“网络上的口诛笔伐者”,和现实呼应。

寻求感官刺激的性和因爱而生的性对外而言是否不一;性的话题为何最能体现出偶像文化中的矛盾,诸如此类能以星野爱为代表性的话题大赤老师一个都不想体现,用“贩卖梦想”一词笼统概括了粉丝与偶像间的脆弱的信任关系。

赤坂给了爱一个爆炸性的标签,却一笔带过这个标签,不从上帝视角以任何探讨,又让爱因此而死。爱就更像是依附这个标签而创作的角色,发酵的是“16岁怀孕”的这个标签,而不是“16岁怀孕”的角色本身和成因。他这么拒绝给几个能替爱“辩解”的镜头,我只能想到把爆炸设定推出来先,后面看情况看心情再补足人设。

几笔带过“16岁带俩娃”这个房间里的大象,跳过早孕去讲早孕造成的影响,像是在挑衅接受能力不同的观众一样,写出让爱把俩娃给太太管,接着去复出欺骗粉丝这种桥段。

星野爱是经典背景和缺爱人设,经典地在谎言中寻求爱人与被爱的感受,在谎言中寻求真实,这个角色的内核是明显具有悲剧色彩却又积极的,是具有很大阐述和说理空间的。爱的结局是她自找的,但是什么影响她“自找”的呢?赤坂在之后有深入吗?

开局多点篇幅明明能把角色塑造更好一点,当然,在角色死后是同样有很多手段可以丰满角色,但前提是这个死得把角色撑起来,角色死之前形象根本没被喂饱,后面就像是亡羊补牢。给角色了这么多矛盾,却只是在上面动动土,不深挖,就像是开幕式的礼炮一样,声音大够吸引人来看就行了,在最后怕不是还要说这个矛盾是假的,其实不存在。
Tags: 动画
#1 - 2023-4-19 21:42
是的,赤坂能力就在于造出一个个爆炸性的设定,但也因能力所限讲不好一个完整的故事
另外推子动画化的时机未免也太好,现在哪个季度没有几部厨力溢出的偶像番,在观众都对偶像番的梦想叙事审美疲劳的时候,突然跳出来一部说“偶像是谎言”的,到底有多爆炸我不敢想
但是始终是那句话,看赤坂看一两话可以,相信赤坂是要遭罪的
#2 - 2023-4-19 22:16
如果爱是主角,你说的很多都是对的,但爱这个角色是配角,配角悲剧人物需要做到故事的透明化。她的行为只需要“追求爱”这个很简单的出发点,爱没有能力完美地,不带任何消极后果地处理每一件事,赤坂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她的人设不允许也不能让她在活的幸福时发掘“爱”,也就出现了剧中的凋零时刻。这段时间也是她一生寻求爱的过程,一开始诠释对粉丝的谎言的爱,接下来就是作为母亲的爱,应着开头那段她自爆自己是个贪得无厌的女人。(但其实我觉得她对两个孩子的爱并不是单纯的母爱,[毕竟孩子既是孩子又是粉丝{这段有点过分解读了}]),

两极分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角色就是有很大的缺陷,她欺骗了粉丝,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她最幸运的一点就是生下来的两个孩子是不需要她是苛刻的母亲。在我们看来她就是有缺陷的角色,但在剧中,她与粉丝和解,最后也道出了自己的爱。在她死亡时找到了她毕生所求的,在这个时候凋零也就应了鲁迅那句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在这个时候,发掘爱这个感情的星野爱就是美好的东西,她是近几年来塑造的非常好的悲剧人物。
#3 - 2023-4-19 22:22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我感觉在辉夜烂尾之后,很多观众是不敢对赤坂写的东西太较真的(bgm38)
#4 - 2023-4-19 22:39
可以去看看赤坂的专访。他认为「推子不是新闻纪实类文学」,因此没有去深挖偶像产业的结构性问题。说白了只是借现实主义的壳来画偶像漫画而已。
另外爱的尽早退场是责编提出的建议,否则的话赤坂到现在大概都还在连载幼儿篇。理由是爱的人设太过抢眼,其他主要角色在她面前都会沦为陪衬。
#5 - 2023-4-19 22:46
问:为什么不设计几个桥段去“洗白”角色的行为呢?

注意:对演艺圈的畸形关注和道德评判,就是爱死亡悲剧的根源。

而洗白本身就说明道德评判标准的存在。

于是,观众说,“为什么不加点好料让我好好评判一下这个角色呢?那我不就只能去否定她了吗?我不就只能说她是lkd了吗?”

我只能说:味对了,赤坂老师对这个圈子的讽刺非常到位,这个番能够把观众也纳入进来,颇有一丝元•文学的味道。
#5-1 - 2023-4-20 04:37
Asuka3
我表达可能有误,“辩解”镜头不一定要是正向的,指对角色的更多刻画。

即使抛开演艺圈,任何暴露在大众视野内的事物都很难脱离开道德评判,更别提早孕这种先天就带歧化的词。而演艺圈中,本词更是死刑。
暴露在前者视角下(早孕的x),可能会时常受莫名的猜测;暴露在后者视角下(x早孕了),生涯则会受严重影响。说到底,是否存在能对个体不带有任何评判的集体呢?应该纠结的是评判依据、评判尺度是否理性。

赤坂让星野爱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背上这种本身就在社会眼光下评判意味很浓的词,又在中间着重强调欺骗这一行为,最后让她因演艺圈的畸形视角而死。完成了观众对星野爱的一个奇妙的视角轮换。
而这种视角转换是否不带有偏向性和引导性呢?如果只把想到的桥段干抛出来,而不多做各方面处理,这样就能体现某些观众代表了畸形尺度的隐形拥护者了吗?这讽刺成功得未免有些简单。

我一直表达的是:赤坂没想让爱这个不完美但可塑的角色驾驭住这个特殊标签,爱就算身份不设定成偶像,照样会有争议。按他这个叙事,不让笼统的词具体,为了玩视角和争议性而吝啬了对角色的细化,让我感到可惜罢了。
#5-2 - 2023-4-20 08:42
技术规范书阿卡卡
Asuka3 说: 我表达可能有误,“辩解”镜头不一定要是正向的,指对角色的更多刻画。

即使抛开演艺圈,任何暴露在大众视野内的事物都很难脱离开道德评判,更别提早孕这种先天就带歧化的词。而演艺圈中,本词更是死刑。
暴露在...
故事的另一半是由观众完成的,演得非常精彩,增加了舆论杀人和精神病角色杀人的可信度。
#6 - 2023-4-20 18:38
看完这番最有争议的第一集,。网上争议最大的地方16岁生子lkd之类的,去关注争吵这个点的确实是傻。但感觉有些刻意淡化新野爱身上的雷点,塑造的不太完整,留有余地来洗白雷点或者增添设定。有人说评价高的是剧情和情感,我个人来说不太觉得,倒是情感氛围烘托的不错。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