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19 17:35 /
著/ ちばかおり
摘自「ハイジが生まれた日  テレビアニメの金字塔を築いた人々」第四章『企画を通す』岩波書店(2017)


譯/ 我自己


「女孩子為主的作品不會受歡迎」

1973年,高橋茂人(譯註:《海蒂》製作人)做好了十足準備後將《海蒂》的企畫書提交給了電視台公司。這是高橋從小時候就一直喜歡,並且已做了長期構思的作品企劃。依照高橋的構想,森康二將之畫為了樣本片。這是與TCJ時代所製成的內容相異的設計,此時主角海蒂的形象已幾乎確定了下來。綁著麻花辮的少女(譯註:海蒂原案草稿髮型是麻花辮)從圓窗中探出頭來的樣子非常惹人喜歡。

但是電視台審視了海蒂的企畫書後,卻質疑其無法造成波瀾。「以女孩子為主角的作品無法成功」,現在來看這樣的說法無疑只是找碴,而高橋則以「會不會成功重點是內容如何才對」為論點反駁。

彼時已是經濟高度成長期的尾聲,社會上瀰漫的是「從猛烈到美麗(譯註:原文『モーレツからビューティフルへ』,這是當年富士軟片的廣告標語,與70年代日本社會有關,較為複雜無法簡單說明,有興趣可自行搜索)」的氛圍。在這之後不應只考慮憑一身勁地幹活,是該重新審視人文生活觀點的時候了。「海蒂這樣描寫大自然與心靈的健康與溫暖的作品一定會受歡迎的」,高橋如此確信著。

還有一點是,海蒂的故事舞台變遷,是從山間到都會,之後再回到山間的情形。高橋計畫著這樣的舞台調整可以應對收視率變差的情況。「海蒂是一部對現在的日本充滿意義的作品」,高橋如此不懈地說服著電視台,最終終於讓海蒂的製作定了下來。高橋在TCJ時代時製作CM所積攢下的,與贊助商可爾必思間的良好關係也對此推了一把。

瑞鷹的動畫制作部門瑞鷹映像彼時仍設立未滿一年,但早已集齊了個經驗豐富的動畫人,以從東映轉籍過來的老手森康二為首,遠藤政治、桜井美知代、坂井俊一等人都在,再加上負責上色的小山明子、具有動畫編輯經驗的中島順三、長期擔當動畫現場制作的佐藤昭司與大場伊紘等富有實力的人才都有。

如此結果,將作畫、上色等檢查工作均交由公司內負責的人員各自擔當,便能維持住能交出令人滿意成果的主要制作陣容。在當時將外包手段視為理所當然的TV動畫制作環境裡,像這樣將所有制作責任全攬在主要制作人員中的體制是異質的。而這樣的體制已在《小山鼠洛基(山ねずみロッキーチャック)》中獲得實踐,該體制也為作品貢獻了高完成度。對真實系日常劇的執著與實現成果,使工作室也漫溢了想要「做出好作品」的熱情與興奮感。
此時制作陣容還加入了高畑勲、宮崎駿、小田部羊一三人。


高畑勲的糾葛
然而受託擔當演出的高畑,一方面雖然對高橋想獻給小孩子美好事物的企畫理念感同身受,但提出了兩個疑問。「海蒂是否做成實拍作品會更合適?」高畑並未看到《海蒂》必須做成動畫的意義。再加上對於當時多參與東映長篇動畫的高畑來說,日本的TV動畫預算太少,且安排給制作的時間不足的情況也令人擔憂。給予充足周期及預算制作的電影,與每周必須交出30分鐘的TV動畫相比,工作的質與量相差甚大。

成品繳交期限短及預算少即意味著無法增加作畫張數。人物動作會顯得隨便外,還會出現不得不去減少花工夫雕琢的部分。如果在此狀況下想交出一份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作品的話,必須要求參與的工作人員付出超出常人的工作量才行。這樣下來估計會使制作現場化為地獄吧。
另外,《海蒂》的作畫方向,將會是以日常生活的累積為重心吧。吃飯、走路、坐下等動作,由實拍的演員來做或許非常容易,但做成動畫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這算是個有意思的話題,即對於動畫來說,越是誇張的動作戲,在畫成畫時就越能夠去忽略一些步驟。例如英雄的變身場景這樣的非日常的行動,只要把招牌動作做好,即使是有些極端的繪畫看起來也能像樣。

但《海蒂》的前提是,海蒂是與我們一樣身處在現實的世界、以常人的方式生活著的普通少女。而日常的動作要畫做動畫的話,不僅需要熟練的表現技術、在花工夫去堆疊動作的同時其效果卻又是不起眼的,但相對地若是作畫時有所偏差的話則會顯得極為不自然。而人物的演技動作越豐富作畫張數的要求就越多。
例如伸手拿杯子喝水這樣的連續動作要畫成動畫的話,是緩慢放鬆地喝水還是趕著喝水,作畫方式都會有所不同。另外還有像「在想著其他事的同時順手取杯子就口喝水」的帶有心理描寫的動作,是需要非常規的演技作畫來表現的。而且這樣的演出場景也很難流用到其他的場景,所以需要根據不同場景畫出新的畫才行。《海蒂》的日常作畫既然是追求這樣的日常生活,就意味著上述這樣回報率低且重複性低的作業會不斷地持續。

另一個高畑所提出的疑問是,《海蒂》本身題材的問題。作為動畫題材,選這種以教養為目的的19世紀兒童文學來作是否真的合適?真要選的話選《長襪皮皮(譯註:《長くつ下のピッピ》,1971年的TV動畫企劃,由高畑、宮崎、小田部為主要制作人員,最後因各種原因而成廢案)》這種宣揚解放兒童心靈的作品是否會更好?而且這樣的話也可以以奇幻作品的方式呈現。

雖然這麼說,但高畑自己也其實很想制作《海蒂》,《海蒂》也是高畑童年喜歡的作品,即上述的糾葛都是源於高畑本人對作品的愛護心理。就這麼在這些疑問的檢討與準備中,也漸漸地發掘出了將之動畫化的意義。建立於登場人物的心理細微而到位的描寫,並將觀眾作為主體的間離式觀賞演出,並讓觀眾自己去尋找故事中的一點一滴。這麼一思考的話,這反而應該是只有動畫才能夠呈現的效果。而高畑既然就此接下了演出工作,也沒有任何因為體裁是TV動畫而對制作妥協的想法在了。

彼時是播出中的《小山鼠洛基》的制作與《海蒂》的準備同時進行的狀況,因此《海蒂》的制作團隊是分組進行的。《小山鼠洛基》的主要制作人員如森康二、遠藤政治等人並未加入《海蒂》的準備團隊。《海蒂》的主要人員是高畑與小田部、宮崎三人。而他們三人將《長襪皮皮》制作中止而無處發洩的熱情傾注到了《海蒂》中。因皮皮的準備工作,高畑作了不少如何描寫少女的研究,此時皮皮的企劃中止,也化為高畑對本作付出的能量。


原作與宗教問題

原作者Spyri對置於《海蒂》故事中心的基督教因素要如何處理是個問題。這是個要製成TV動畫就無法避開的課題。除了對基督教不具備廣泛親近性的日本外,高橋也考慮到將來輸出國外的可能性。宗教的因素會因為國家不同而各異,就算只限定在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間的不同點也很多。
Spyri受到其虔誠基督徒的母親影響甚多,而原作《海蒂》也是個敘述靈魂受神所救贖的故事。在原作的法蘭克福篇中,海蒂因思鄉病受苦之時,克拉拉的奶奶教授了海蒂信仰的重要性,而後爺爺也因海蒂接受了信仰,開始下山參與教會。Alm的山林等自然的治癒能力,加上基督的信仰使得海蒂與爺爺得以享受幸福。而這樣的救贖,最終也訪問了克拉拉的醫生與克拉拉自己。在原作中信仰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要使海蒂的喜悅與幸福讓日本的小孩子們共感的話,應該如何去描寫呢?支撐海蒂的是否可能以象徵性的意象來取代特定的宗教呢?高橋與腳本家松木功在思考構成的同時,也一邊考慮這些問題。最後選擇的結果則是冷杉。將Alm的木屋後設置三棵冷杉,以此做為海蒂的心靈支柱。在海蒂的心動搖的同時,冷杉的聲音將會清晰地傳達出來。在海蒂於法蘭克福受挫時,想到的也是冷杉的聲音。
不卑不亢地矗立並直面天空,有如Alm守護神的冷杉,就是畫成繪畫也很美。以冷杉為基幹,在日本也能夠接納《海蒂》故事的普遍性吧。

另一方面,高橋也留下了幾處尊重原作宗教性場景的部分。例如彼得盲眼的奶奶在讓海蒂讀詩時,是依照原作引用Paul Gerhardt所撰的《Die güldne Sonne, voll Freud und Wonne》。在歐洲播出《海蒂》時,反而將海蒂讀詩改為了讀格林童話,但在日本是如同原作呈現。高橋認為「那是海蒂因重視奶奶而傾注思緒讀出的話語,其思念已然超越宗教。我想用海蒂讀讚美詩這件事本身來表現出海蒂的真心」。
另外,高畑雖認同Spyri那因信仰而得救的單純善意,但也謹慎地去除掉了基督教的色彩。例如賦予了克拉拉奶奶海蒂心靈解放者的重要地位,增加其戲份,並將其在原作中教授海蒂的基督教內容改為童話故事等。
Tags: 动画
#1 - 2024-8-19 21:23
感谢翻译
#2 - 2024-8-19 21:52
(.)
高对做动画的态度真的是十分严谨
#3 - 2024-9-13 23:3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B%E3%81%8B%E3%82%BB
从猛烈到美丽的CM。
从广告的氛围来看,确实已经是「もう戦後ではない。」。希望屏幕前的读者们也可以意识到